預測腦中風機率——神經元
利用眼顫影像的創舉 神經元科技是另一個例子,他們透過參與大大小小的國際計畫與展覽,靠一己之力與國際市場接軌。多元組合是他們讓國際買單的隱形門票,執行長是台大材料工程所博士楊鈞程,營運長是擁有多年財務、產業經驗的陳維澄,負責技術開發的是陽明醫學工程所博士王經富,硬體模型設計者是台大醫學工程碩士黃勁勛。 沒有富爸爸的加持,只能靠自己主動出擊。從台港澳到美國西部矽谷參加創業英雄營,再到東岸的波士頓,都有執行長楊鈞程的足跡,就是不想錯失任何國際資源的鏈結。「不是要打假球,而是真的要幹下去。」他表示。 神經元主要營運內容是:透過患者眼顫影像來預測早期腦中風機率,在台灣算是創舉,因為是利基市場,光解釋自己在做什麼就得花一番功夫,遑論要在短短七分鐘的募資簡報中展現。「只能一個一個去講。」楊鈞程透露,「僑胞是一個人脈、金脈的管道;國際參展一個個跑,自己要走出去,實際接地氣,畢竟見面三分情。」 他參加美國矽谷Draper University創業英雄營獲得第二名,是台灣名次最前面的新創企業,在營隊期間,還利用剩餘時間去拜訪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陳鈞亞、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馬鍾麟與科技組長葉至誠等人,因此得以認識當地創投與老人照護中心,且透過美西玉山科技協會副主席楊子彬介紹,因而打進馬來西亞市場。 為了尋求國際資金,楊鈞程將美國六二三家創投列表,分別了解他們投資哪幾類、到哪幾輪才願意投資,哪幾家是到臨床試驗時就投資。篩選到剩二十多家,然後一一寫信過去,哪裡願意接受拜訪,他就上門。 儘管因公司規模小未能獲得資金青睞,但一一敲門仍獲得資源,包括談到一間馬來西亞國家級醫院的合作機會,以及受引薦認識美國醫療保險業者,神經元從中獲取使用者的意見,「優點就是,可以從這些訊息中隨時調整商業模式。」楊鈞程說。 現在神經元不僅獲得微軟在製造端的支援和雲端服務,「靠著比賽與每人出資,至少目前沒借貸過。」營運長陳維澄透露。 「(創業)不是來繳學費學習的,而是真的創業開公司。」四人團隊異口同聲地說,而本身祖母是中風患者的黃勁勛感受更深,為了不放棄任何一個被世界看見的機會,年紀最小的他從一個原本害羞、不擅言詞的學生,躍身為TED演講者,硬是把自己逼上前線,站上全球性平台。 Comments are closed.
|